正文从这里开始,请您鉴赏: |
什么是PFMEA的失效呢?
PFMEA失效分析目的是:
是识别失效原因、失效模式、失效后果,
运用失效网将失效后果、失效模式及失效原因连接起来,
表达他们的关系,为下一步风险评估做好准备。
可能的失效是从功能/任务推断出来的,
如不能充分的完成工作。
对于失效的描述必须清晰。
不符合、不OK、失效、中断及诸如此类的描述,
不足以帮助我们去找到失效模式及失效原因。
通常,某一功能可能有多种失效。
对于PFMEA来讲,
失效模式就是从过程步骤完成后的结果,产品状态与产品特性中推断的,
如产品不合格,部分合格,非预期的活动,不必要的活动等。
PFMEA是如何进行失效分析的?
大家都说,
失效不是头脑风暴出来的,
是从功能/任务中推断出来,
那是如何推断出来的呢?
DFMEA是通过以下方面推断出失效的,
包括功能丧失、部分功能、功能退化、超出功能、间歇性功能、非预期功能、延迟功能等七种类型中推断出来的。
而PFMEA,考虑以下7种失效模型,
我们来一个例子,
冲咖啡的加糖有多少失效模式?
无动作:未加糖
过量的动作:加糖太多
过少的动作:加糖太少
不一致的动作:不确定的加糖
不均衡的动作:不均匀的加糖
太慢的动作:加糖太慢
太快的动作:加糖太快
太早的动作:加糖太早
太晚的动作:加糖太晚
完成以上多种失效的推断,
即使有些听上去是不可能的或者是愚蠢的,
然后再删掉那些没有意义的失效。
比如未加糖、加太多、加太少、加太慢、加错等是确定的失效。
不确定的加、不均匀的加、加太快等不算失效。
有些同学认为:加太早、加太晚不算失效,
也有同学认为这是失效,
那么享训建议如果小组中一个人不同意删除,
那么这个失效就应该保留加以讨论。
结合以上分析,我们认为加糖有以下失效:
未加糖、加太多、加太少、加太慢、加错、加太早、加太晚。
按以上要求, 我们先分析过程的失效,
再分析过程步骤的失效,
最后再分析作业要素的失效。
失效是基于过程步骤传递的失效,并形成失效链。
什么是失效模式?什么是失效原因?什么是失效后果呢?
PFMEA分析过程中,分析的焦点是“过程步骤”。
“过程步骤”:一般指制造工位或工站。
“过程”:是完成所有过程步骤后的最终预期结果。
“作业要素”:是可能影响过程步骤潜在原因的类别名称,通常是4M、5M等。
聚焦元素(“过程步骤”)的失效,是失效模式,
“过程”的失效,是“过程步骤失效”的失效影响,
“作业要素”的失效,是“过程步骤失效”的失效原因。
特别强调一点:
当某个团队成员说“失效”(两个字)时,其实他并没有让其他成员准确理解他想要表达的意思。
因为在FMEA分析中,
“失效影响”、“失效模式”、“失效原因”,都称为“失效”。
根据关注对象的不同,“失效”有不同的理解。
对于PFMEA来讲,过程步骤的失效,是失效模式。
例如:
注塑---烘料---工艺
对于注塑过程,外观有气泡,是烘料失效造成的失效影响,
对于烘料(过程步骤),含水率超过0.5%是烘料的失效模式,
对于工艺,温度小于80度是烘料失效产生的失效原因。
与其关联是失效后果及失效原因。
失效识别好后,我们要建立失效网,
将失效原因链接到失效模式,应自问:
失效模式为什么或发生?
将失效影响链接到失效模式,应自问:
失效模式发生时产生了什么后果及影响。
例如:问:含水率为什么超标呢?
答:因为温度小于80度。
问:含水率小于0.5%以下有什么样的后果?
答:注塑的产品外观有气泡。
通过以上的问答,将失效模式,失效影响及失效原因链接起来。
总结
这篇文章让大家认识了PFMEA的失效网的一般方法,从过程、过程步骤及作业要素的功能/任务中推断出失效,运用失效网将失效后果、失效模式及失效原因连接起来,表达他们的关系,为下一步风险评估做好准备。
上一篇:为什么要做FMEA
下一篇:电子元器件常见的FMEA失效分析